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36节(1 / 2)





  谢珽趁机敲诈,要了一年赋税。

  以剑南赋税之富庶,这无异于狮子大张口,周守素起初不肯,连着谈了三天,才算松口答应。

  谢珽收获颇丰,遂启程回魏州。

  一路疾驰,寒冬将尽。

  抵达魏州城的那日,正逢天气晴好,乌金高照,在腊月将尽的年终岁尾里,透露出些新春临近的暖意。

  周希远和陆恪的车马留在后面。

  谢珽只带了徐曜和几名来迎的王府侍卫随行。

  阿嫣亦在身侧。

  且夫妻俩并非各乘一骑,而是谢珽将她拥在怀里,共乘他那匹久经沙场的坐骑入城。

  年关将近,满城都在准备过节。

  街市上人来人往,喧嚣热闹。

  谢珽腰悬长剑玉冠束发,一身墨色织金的斗篷铺散,衬着那匹高头大马,极是威风凛凛。

  他的怀里,阿嫣笑意婉转。

  渐而温暖的日头照在她的脸上,极为盛丽的容色,似牡丹初绽,亦如蓬莱宫中拥出的神仙。

  那一日,魏州满城皆知王爷携妻而归。

  传闻中铁石心肠的男人将她搂在怀里,唇边噙着温和笑意。而那位大名鼎鼎的王妃楚氏,则泰然靠在他身上,姿容高华,千娇百媚。

  第102章 惊喜

  王府门前, 武氏亲自来迎。

  自打阿嫣被陈半千设计掳走之后,她就没怎么睡过安生觉,生怕两个孩子在剑南出事。

  好在如今一切无恙。

  今日恰逢小年, 各家各户忙着扫尘祭灶, 有心急的孩子已经偷偷拿了爆竹, 在巷口点着玩儿。往年这时候, 王府里也极为忙碌,不过今年因有谢瑁的丧事,不宜太张灯结彩的太过热闹,加之局势渐乱,便没打算在年节设宴。

  不过年总是要过的,武氏帮着操心军政之余, 将诸事打点妥当, 又让人给府邸内外换了簇新的灯笼。

  此刻暖风拂过,宫灯轻摇。

  谢珽在府门前勒马,门房赶来行礼迎接。武氏和谢淑、谢奕母子原本在厅里坐着喝茶, 听见动静迎出来,恰见谢珽翻身下马,将阿嫣抱了下来。他原就生得身姿颀长, 斗篷摇动间抱起阿嫣, 姿势熟稔之极,在阿嫣站稳时还不忘帮她打理衣裳。

  这做派于阿嫣是司空见惯,在旁人而言,却能窥出谢珽这两年的悄然转变。

  武氏大为欣慰,谢淑亦抿唇轻笑。

  阿嫣瞧着暌违甚久的面容,觉出婆母和小姑子的牵挂,瞧着小侄儿蹬蹬跑过来的模样, 心底亦涌起浓浓的欣悦。

  岁月辗转,曾经被视为龙潭虎穴、只想拿了和离书告别的府邸,如今已悄然成了归处,成为她的新家。

  阿嫣望着熟悉的匾额,笑意漫起。

  她快步上前,朝婆母见礼问候,觑向谢淑时,少女的眉目间已不是初遭变故的黯然,不由放心了些。而小谢奕站在腿边,那声甜甜的“婶婶”听得人心都能化了。忍不住抱着他掂了掂,笑道:“奕儿长得真快,都快抱不动了。”

  “祖母说,过年要长这么高!”谢奕往脑袋上方比了比,语气不无得意,“祖母院里的灯笼还是我挂的呢。”

  说话间跳跳蹿蹿,想去够府门的灯笼。

  一看就是玩得意犹未尽。

  阿嫣瞧着莞尔,便听武氏笑道:“好了,快进去吧。你们这趟绕得太远,府里都担心坏了。近来你祖母喝了药嗜睡,晌午不好去打搅,咱们先去用了饭,再去给她报平安。”

  说话间,众人进了内院花厅,仆妇迅速摆饭。

  玉露和卢嬷嬷也来了,只是碍于身份不好到府门前去,在花厅里焦灼等着。

  见阿嫣安然归来,毫发无损,两人眼里都快高兴出泪花儿来了,又不敢在人前失态,只噙着笑殷勤伺候。

  饭毕,谢奕母子和谢淑各自回院,武氏则屏退仆从,带着夫妻俩进了旁边暖阁。

  窗畔腊梅盛放,屋里炭火暖热。

  这趟入蜀的曲折与收获,谢珽早已遣人递信于武氏,好叫她和贾恂等人安心。武氏纵知其中凶险,瞧着夫妻俩都已无恙归来,自不会多说什么,瞧着阿嫣气色虽佳,脸蛋却比走前消瘦了些,心疼得很,只问她可曾受委屈,路途颠簸后要不要请医调理。

  阿嫣只说无妨,身体亦无大碍。

  末了,谢珽又道:“魏州这边没张扬吧?”

  “这种事谁敢张扬。”武氏最怕的就是谢珽不在而后方生乱,当日与陆恪搜捕陈半千时,就已压着风声,对外只说王妃身体不适,仓促回府调养。等谢珽折道剑南,只派徐寂携书回来后,愈发提心吊胆,半点风声都没泄露,只跟贾恂、谢巍和陆恪透露内情,旁人一概不知。

  至于裴家人,原就酿成大错生怕获罪,得了武氏吩咐后,更不敢多说只字片语。

  随后,陆恪奔赴陇右准备接应谢珽。

  她和谢巍则坐镇后方。

  “阿嫣许久没露面,难免有人问起,我也说有要事去办,没人敢打探。不过你们既在岷州露了面,且调的人手不少,日子长了终归瞒不住。”武氏不在乎虚名,但自家王妃被人设计掳走,传出去终归引人恐慌。

  谢珽却已想好了由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