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8节(1 / 2)





  结果笑话没等到,反而让梁玉馨解决了七八个困难问题,得到了妇联主任的重视。妇联主任亲自去谁家调解的时候,就会点名让梁玉馨陪着去。她是发现了,梁玉馨嘴皮子贼溜,有梁玉馨在的时候,她都不用浪费口水。

  特别是有的人家不讲道理,你跟他说半天没说明白,还把自己气够呛。现在主任让梁玉馨冲锋陷阵,看梁玉馨把人说得哑口无言,心里痛快的同时也省了生气了,特别舒坦。

  梁玉馨也知道想升职必须足够强,一点不介意在前头冲锋,反而积极抓住每一个机会表现自己。

  她在办公室不忙的时候,还会装模作样地练字、看书、看报纸,谁都知道她积极努力。有同事很喜欢她,也有混日子的同事嘲笑她。她不为所动,照样积极向上。

  有一天有个同事来给她资料,看见她桌上的练字本打开着,就随手翻了两下,惊讶地发现梁玉馨的字从不好看变得越来越漂亮了,基本每两页就有一点变化,看得出每个字都是用心写了的,最新写的一页,字已经很好看了,比他们都好!

  这同事一惊呼,办公室里所有同事都知道了,接着主任也知道了。从此妇联但凡给上级写报告,或者给其他单位写什么东西,必定让梁玉馨负责。梁玉馨抄写报告的时候,给主任提了些意见,主任又发现梁玉馨很有想法,写文章很会措辞,越来越倚重她,简直将她当做得力助手、贴身秘书一样。

  继陶睿成为革委会主任跟前的红人后,梁玉馨也成了妇联主任跟前的红人。

  有知道他们是两口子的人都对两人起了结交之心,夫妻俩都在短时间内得到领导青眼,绝对不是有点本事或有点运气能办到的,这是前途不可限量啊。

  特别是十里八乡都记住陶睿的同时,梁玉馨下乡做妇联工作都顺利了许多,而得到过梁玉馨帮助的家庭,在陶睿需要开展什么工作的时候就相当配合,两人这是相辅相成,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。

  看明白的人多少都在镇上有个不错的职位,而他们愿意与陶睿夫妻交好,这就是他们的人脉。这时候托人办事是常态,人脉可是太重要了,两人就这么不着痕迹地开始编织自己的人脉网了。

  同时他们都开始写文章投给报社,陶睿写的是青年求知若渴,想要建设祖国之类的文章,梁玉馨写的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光荣事迹,主角都是一些平凡的妇女,希望潜移默化地让人明白女人也能做很多事。

  刚开始他们投的稿石沉大海,他们也不气馁,再继续投稿,广撒网。终于,快过年的时候得到了回复,两人先后接到稿费,各自有一篇文章被报道了。

  当大队长在扫盲班上给大家读陶睿夫妻发表的文章时,整个大队都沸腾了!

  第95章 痴恋玛丽苏的恶毒男配(23)

  苏月香和知青们站在人群外, 听大队长读完报上的文章,很是不可置信。

  她上辈子的前夫,怎么可能有这种文采?她忍着没说出质疑的话, 倒是旁边的冯冬梅感叹一声,“陶睿真是进步太大了, 我记得他两年前还是个整天偷懒拿7工分的赖汉, 谁都看不上他,哪能想到他成了家就这么有上进心呢?我还是第一次见识到这么聪明的人。”

  另一个下乡很久的知青大哥说:“可不是吗, 以前陶家想给陶睿说亲,好人家都不愿意,那些小姑娘看见他都绕路走,生怕被他相中呢。后来才知道, 陶睿哪是不会干偷懒啊?他是没有上进的动力, 认真起来干啥都像样。”

  又有个女知青点头附和,“现在他可是人人夸赞的好男人了, 玉馨嫁给他也是大福气,换成别人家, 哪会让媳妇这么学习上进的?以前玉馨瘦得皮包骨似的, 一点生机没有, 看看现在,嫁人快两年了,跟个花骨朵似的, 人人羡慕。不过玉馨也是自己聪明,太争气了, 跟陶睿般配。”

  晚来的六个知青对村里的事还没那么了解, 闻言就问起了陶睿两口子的事。老知青乐得给他们讲,这陶家的事就像电影似的, 可有意思了,还夹杂着那么点惊心动魄。好在结局是很美好的。

  就连陶睿和梁玉馨的文章能发表也有迹可循,毕竟两人没事的时候就拿书看,是他们见过的最刻苦学习的人了,文章又不是惊才绝艳,有啥好奇怪的?顶多是两人写的故事特别朴实,特别打动人心,这才被选中了。

  只是新知青对陶睿印象不好,那刺儿头邱昊当即嗤笑一声,“他这么能耐,咋不把扫盲这事儿交给咱知青呢?咱们还是下乡做建设的呢,居然让牛棚里的坏分子教书。我看他是思想不正确,能在革委会干多长时间还不一定呢。”

  赵小妹贴着苏月香站着,早在苏月香的蛊惑下喜欢上了邱昊,听他这么说就羞答答地附和,帮着骂陶睿,“他就是油嘴滑舌,能被四个兄弟断亲的能是啥好人?肯定是他人品不好。上头当官的被他哄了,早晚能发现他的问题。还是邱大哥聪明,一下子就看穿他了。”

  邱昊脸上闪过自得之色,这破村子想攀上他的村姑可有不少,赵小妹是一个,梁三丫是一个,还有三五个不好看没记住名字的。这让他对村里人越发不屑,只等家里来信找机会回城。

  冯冬梅早就对陶睿改观了,张口说了句公道话,“领导都不是傻子,油嘴滑舌的人多了,能被提拔的都是有本事的。咱现在都是新华大队的人,陶睿越出息对咱们越有利,可不能给他拖后腿。至于扫盲教课的事,”她扫了几个新知青一眼,“扫盲班可不给工资不给补贴,完全是义务的。咱的粮食全靠上工挣,谁要是觉得上完工还有劲头义务教课,大可以跟大队长提嘛,大队长人好,咱有啥事不用藏着掖着的。”

  有看不惯邱昊的人就嘲讽地问他,“邱昊你乐意不?扫盲班都是休息时间搞的,要是你不想休息,要义务教书,我帮你去报名啊。”

  邱昊脸黑了黑,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乐意?天天上工累得半死不活,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谁要义务教书?

  赵小妹不喜欢他们让心上人生气,立马说:“都是陶睿不会办事,他要真那么厉害,跟领导申请到补贴,让知青领补贴教书不就行了?叫坏分子教也不怕把大伙儿教坏了。陶睿就是不管咱们,只想跟领导立功呢,他心眼儿最坏了。”

  赵小妹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信服力,推了推苏月香,“嫂子你说是吧?你当初跟陶睿不是很熟吗?”

  苏月香顺势一个踉跄,撞到邱昊身上,连忙低下头咬咬唇,“对不起,我没站稳。”

  邱昊扶了她一下,忙说:“没事。”

  苏月香依旧低着头,邱昊从侧面正好能看到她为难隐忍又委屈的模样。只听苏月香柔弱地说:“小妹,我没见过陶睿几面,倒是后来被他们误会我举报过他,我不太方便说这些,我也不大会说话,别让人误会了。其实,大家这么高兴,总归是好事吧。”

  赵小妹和赵母轮班看管苏月香,时间久了难免有优越感,见苏月香没帮她说话,心里气得慌。不能说太多败坏自家名声,也不能冷嘲热讽坏了自己的形象,憋屈不已,偷偷瞪了苏月香一眼。

  苏月香适时地动了一下,赵小妹这作态正巧落入邱昊眼中,这就是赵家人欺负苏月香的证据!

  邱昊问起关于举报的事,别人不太好说这件事,便是由苏月香自己说的。她当然避重就轻,说怎样帮过陶睿嫂子的忙,如何投契,如何听那几个嫂子抱怨从而提到城里的事。她从来没和她们提过陶睿,她只是讲过城里的事情而已。谁知道她们会干出那些事呢?都是一家子亲兄弟,她知道后都惊讶坏了。

  这件事村里本就有人信有人不信,现在由她说出来,邱昊立刻就道:“你受委屈了。这种没证据的事,还不是她们怎么说怎么算?也就欺负我们知青是外来的没家人撑腰,她们才在被罚后攀扯你下水。”

  苏月香苦笑,“不说了,误会一场,提起来也是伤心。”

  邱昊有些心疼,这么我见犹怜的姑娘,命怎么就这么苦呢?亏她丈夫还是当兵的,一点不调查,居然信那三个道德败坏的女人,纵容家人欺凌妻子。想到当初苏月香一定满怀喜悦地嫁了人,却被新婚丈夫抛下冷待,他就又是嫉妒又是替她不值。

  邱昊忍不住轻声安慰了一句,“你放心,清者自清,我们都相信你。”

  邱昊在赵小妹面前是很高傲的,现在却轻声对苏月香说话,赵小妹嫉妒得要命,又瞪了苏月香一眼。

  不巧,再次被邱昊看见了。邱昊皱皱眉,更觉得赵家人表里不一,蛮不讲理,莫名有一种想救苏月香于水火的冲动。

  之后没几天,知青点修补房子以免漏雨,忙碌的时候,苏月香被赵小妹缠着去知青点,苏月香便帮他们干点小活儿,结果被人一碰就痛呼出声,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。

  冯冬梅见她眼泪汪汪的,立马拉她到屋里查看,发现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,问她是不是被赵家人打了,她只摇头掉眼泪说:“不是不是,是我自己挖野菜滚下了山。”

  大伙儿都上山挖过野菜,摔一跤崴个脚都有可能,滚下山伤成这样怎么可能?还有苏月香的手,以前白嫩嫩的,这嫁进赵家才大半年就粗糙了,指头上还有小破口。纵使冯冬梅怀疑苏月香举报别人对她有了芥蒂,此时也不禁生怒,痛恨赵家磋磨人。

  冯冬梅带着气把事情和知青们说了。不管怎么样,知青之间还是很抱团的,当即就有人说要去找大队长。

  赵小妹一下子急了,慌慌地摆手解释,“我家没人打苏月香,你们不能冤枉人啊,她自己摔了一下咋能怪我们头上呢?”她见苏月香躲在屋里,气得扯着嗓子大喊,“苏月香!苏月香你赶紧出来跟他们说清楚,谁打你了?哪有人打你啊?”

  苏月香匆忙跑出来,一边擦眼泪一边解释,谁都看得出她脸上的惧意。场面顿时乱起来了。

  新来的知青还没磨平棱角,好几个都站出来指责赵小妹。赵小妹长十张嘴也说不清,看苏月香还在掉眼泪装弱,气得扑过去就要打,“我叫你装!你装个屁!就会用你这贱样子骗人!”

  几个新知青抬手将她推了个跟头,把苏月香牢牢护在身后,邱昊更是一脸怒气地道:“我要写举报信举报赵立军,什么东西,纵容一家子刁民欺负人。”